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,如果您还未关注,请点击上方蓝色“云南中医”进行关注。
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转眼之间,寒冬过去,暖春已至,又到了保养身体的好时节。

五脏之中的肝与春气相对应,所以春季既是养肝保健的最好时机,也是肝病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节,应注意预防与保健。
注意肝脏的“报警信号”
肝脏,是人体内唯一没有“痛感神经”的器官,当它出现问题时,往往只能通过身体一些其他方面的表现来提示我们。
▶ 口干、口苦
如果在早上起床后,常感觉口干、口苦、口臭,要小心了!这可能是因为肝气不舒畅、郁而化热之,胆热上扰引起的,也可能是胆汁上逆的缘故。
▶ 指甲色泽发生变化
与肝血不足有一定关系。
▶ 肝掌明显
慢性肝病患者手掌上如同朱砂样的红色肝掌加重。
▶ 睡眠不好
不易入睡,或者易醒,多梦,可能与肝火重、肝阴不足有关。
▶ 粉刺增多
肝木入春,若春季肝气不疏,郁而化化,肝火过旺,导致粉刺加重。
▶ 容易口渴
全身烦热,盗汗,咽干口燥怎么喝水都不解渴,可能是因为肝阴不足、阴虚火旺的缘故。
▶ 暴躁易怒
情绪上容易发怒,或者容易忧郁的人要小心肝脏疾患,因为这些情绪与肝密切相关。

春季养肝正当时
▶ 管住嘴
民间有吃内脏补内脏的说法,养肝就是要多吃肝,其实不然。
肝脏虽然营养丰富,但同时也是解毒脏器,容易形成脂肪沉积,所以食肝要适度,一般一周1-2次,每次不超过30克,有慢性肝病及脂肪肝患者慎食肝脏。
▶ 张张口
肝是人体的一个特殊脏腑。不像其他脏腑靠“补”来“养”,肝脏的保养需要靠“疏泄”。
因此,养肝的首要原则并非饮食,而是保持愉悦的心情,避免闷闷不乐、抑郁、烦躁等负面情绪。
当情绪不舒畅时,尽量能够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,或找一种可以发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来疏泄这种坏的情绪,不要硬憋在心里。
▶ 勤喝茶
✦ 葛根枸杞茶
原料:葛根5克,枸杞子5克,冰糖适量。
做法:在杯中放入葛根、枸杞子及适量沸水,闷泡8分钟即可饮用。
功效:滋补肝肾,生津清胃热。对于经常加班熬夜、腰膝酸软、视物昏花、头晕、长期大量饮酒以及血压偏高者,尤其适合饮用。表虚多汗者不宜。
▶ 多喝汤
✦ 丹参黄豆汤
材料:丹参10克,黄豆50克,蜂蜜适量。
做法:丹参洗净,黄豆用水浸泡1小时。将丹参、黄豆放入砂锅中,加水适量煲汤,至黄豆烂,拣出丹参,加蜂蜜调味即可食用。
功效:补虚养肝,活血祛瘀。丹参味苦微温,功能活血祛瘀,安神宁心。黄豆能健脾宽中、益气和中、生津润燥、清热解毒。这些都有利于补虚养肝。
✦ 红枣花生汤
材料:红枣50克,花生80克,冰糖50克
做法:红枣、花生洗净,同放砂锅内,加清水适量,武火煮沸后,改用文火煲至花生熟烂,加入冰糖再煲片刻,即可食用。
功效:补脾和胃、养血止血。

✦ 春季护肝汤
材料:猪肝100克、荠菜(或菠菜)100克、枸杞子20克、生姜4片
做法:荠菜事先焯水,猪肝切片用盐腌制后挂水淀粉。先下荠菜、枸杞等食材,最后放猪肝稍加焯烫成熟即可。
功效:荠菜被称为“护生草、净肠草”,有疏肝养肝的功效;猪肝补血,枸杞明目,适合春季护肝食用。

特约审稿:陈文慧
主任医师,1986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系留校任教至今。长期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,是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苏涟教授学术传承人之一。现为云南省名中医、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。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。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云南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“十二五”重点学科、云南省“十二五”优势特色重点学科“中西医结合基础”学科带头人。云南省高校精品课程《温病学》负责人,省级“中医经典”教学团队负责人。
擅长:肝炎、脂肪肝、肝硬化、胆囊炎、感冒、小儿肺炎、小儿哮喘、小儿咳嗽、过敏性紫癜、小儿腹泻等。
扫码咨询
评论